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强电磁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2025)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4-29  访问次数:次  【字体:  】【背景色

    强电磁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点围绕超高参数电磁能转化技术与装备、超强磁场精准构建技术与装备和复杂电磁暂态调控技术与装备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探索和关键技术攻关,打造强电磁技术领域的国家级创新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实验室作为强电磁技术领域国家公共研究平台的作用,汇聚本领域高水平研究力量构建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实验室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的研究人员发布2025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每项指南计划经费6~10万元,研究周期1年。


    一、指南内容

    1. 复杂电磁暂态调控技术与装备(17项)

    (1)大规模远海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联合主动支撑技术:研究频率/电压扰动下大规模远海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交--交功率增量耦合机理,研究数据/模型混合驱动的海风柔直送出系统主动支撑能力评估技术、研究面向主动支撑的海上风电与柔直换流器的协调配合技术。

    (2)大模型辅助的电信号随机过程规律挖掘和描述:研究机理与大模型融合的电信号随机过程建模、稳态特征提取与可解释性描述方法。

    (3)大型双馈变速抽蓄机组联网运行安全和涉网保护技术:研究变速抽蓄机组的失磁保护、定转子过负荷保护和定子接地故障抑制。提出交流励磁的失磁保护新原理、转速自适应的绕组过负荷保护、定子接地故障抑制和柔性切机对策。

    (4)多风电场并网系统交互特性解析与协同致稳机制:探索计及各类非线性时变环节和风场复杂交互作用的系统线性周期时变(LTP)建模新路径,深入分析多风电场交互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并提出多风电场协同致稳控制方法。

    (5)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日前电力电量平衡分析与预警技术:研究多重不确定因素耦合分析与表征方法;研究不确定场景下日前电力电量概率平衡分析与分级预警技术。

    (6)高电压暂态精密标准电源波形可编程调控技术:研究利用可编程矩阵回路的暂态波形信号精密模拟技术,提出适用于高电压暂态标准电源的波形自定义变换方法。

    (7)海量电力储能设备多维度支撑与市场驱动的聚合调度方法研究:研究海量储能设备在电力电量平衡与电压频率稳定多维度调节能力的聚合表征方法,提出驱动海量储能设备多维度综合调度的电力市场价格联动机制。

    (8)海上风电经柔直送出系统调频能力动态评估方法研究:海上风电场与柔直系统分布惯量估计与预测、海上风电场备用功率调频能力评估、考虑未来风速变化的数据驱动风电机组/场站秒级调频能量预测。

    (9)机理-多模态数据融合的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稳定风险评估理论:基于电力电子设备强电磁耦合特性、系统网架信息、气象信息等多模态数据,研究复杂网络下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数据特征提取及融合方法,评估系统振荡失稳风险。

    (10)基于动态网络的新型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多时间尺度动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局部动态如何通过网络来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建立新型的小干扰稳定性判据,揭示电力系统电磁振荡机理。

    (11)计及源网荷储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频率协同控制技术:研究源网荷储不确定性下电网的频率控制系统建模、鲁棒性能评估和网络化协同控制。提出融合源荷储频率支撑和网络化协同控制的调频系统模型、鲁棒性能分析与弹性提升方案。

    (12)交直流电力系统大电流高容量断路器的智能化设计与优化、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研究数据驱动与物理模型融合的新型断路器的拓扑和组合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长寿命触头材料基因组筛选与设计;基于运行大数据的断路器智能化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恢复策略的研究。

    (13)面向电网主动支撑的高压直挂储能新型拓扑与能量调控技术:研究适用于110kV及以上电网骨干网架的高压直挂储能新型拓扑,提出电池能量管理、自适应并网控制及主动支撑方法。

    (14)铌酸锂激光波导结构对传感器特性的影响与优化:基于光电传感器的电场测量技术研究;集成式光波导高精度高强度暂态电场测量技术研究。

    (15)适应于超快波形的暂态电流非介入测量技术:研究皮秒级暂态快速波形测量与准确标定方法。

    (16)新型直流高压触头的设计制备及其电弧运动控制理论:研究新型铜基触头局域功函数协同调控的场发射行为,及其组织成分设计驱动的电弧运动机理。

    (17)引发并网电力电子设备安全运行风险的故障区域识别:分析电网故障对新能源场站、直流换流站等电力电子设备并网安全的差异化影响,研究保障电力电子设备运行安全的电网故障区域快速识别方法。

    2. 超高参数电磁能转化技术与装备(8项)

    (1)大容量储能电池器件先进无损表征方法与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大容量储能电池内部状态演化规律及与光---磁多维信号作用的构效关系,提出新型原位无损、快速响应的储能电池缺陷检测方法与表征技术。

    (2)大容量储能型锂离子电池智能防护方法与技术:研究大容量储能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关键步骤与能量物质演变规律,提出智能化实时感知、动态响应的安全防护方法与阻断技术。

    (3)高功率密度电子设备浸没式液冷系统设计与高效氟化液开发:研究高功率密度高安全电子设备浸没式液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开发具有优异散热、环保的高效氟化液,提出液冷系统高效协同与氟化液优选集成策略。

    (4)高性能交联聚乙烯电子束辐射改性技术研究:借助高均匀度电子束辐射技术,研究辐射工艺参数与交联聚乙烯分子结构与宏观性能间的构效关系,提出高品质交联聚乙烯的电子束辐射改性调控策略。

    (5)功率半导体器件相变散热材料:研究功率半导体器件相变散热材料构效关系,提出高导热高潜热相变散热材料制备方法。

    (6)基于电子束辐照的PVB膜提质改性技术研究:借助高均匀度电子束辐射技术,构建PVB膜材料组成-电子束辐照处理工艺-PVB膜材料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开发适宜车用玻璃、光伏电池产品需要的高端PVB产品。

    (7)相对论阿秒电子束的产生机理与技术研究:优化介质结构并研究激光场在其中的电磁分布特性,构建电子与其中电磁场光场的作用模型,揭示电子束在光周期内的能量调制进而形成密度调制的行为演化机制。

    (8)中压SiC器件自供电驱动研究:研究中压SiC器件开关动态及漏源动静态电荷存储机理,提出具备漏源过冲电压抑制能力的驱动自供电方法。

    3. 超强磁场精准构建技术与装备(8项)

    (1)J-TEXT上边界偏压控制锯齿振荡行为的物理机制研究:研究芯部湍流和流对锯齿振荡行为的影响;研究环向流和流剪切对锯齿振荡幅度和周期的影响及环向流和流剪切在控制锯齿振荡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2)J-TEXT上磁岛偏滤器位形中三维磁场调控边界粒子与能量输运机理研究:研究共振磁扰动线圈和偏压电极调节磁岛偏滤器位形三维磁场,研究不同三维磁场下边界等离子体粒子和能量的径向输运特征,解析靶板热流与粒子流的分布规律。

    (3)导体型米级大口径高温超导强场磁体热稳定性研究:研究10T米级大口径高温超导磁体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交流损耗和分流机理,建立高温超导强场磁体高精度电磁仿真分析模型,提出低损耗高热稳定性的磁体优化设计方法。

    (4)高温超导聚变磁体监控与保护技术:研究基于电压检测与关键部位温升的聚变磁体监测与保护方法;研究超导磁体实时多物理量监控与长周期健康指标评估与预测方法。

    (5)宽动态范围高灵敏度量子磁测量方法与技术研究:研究固态自旋与磁场、微波和激光共同相互作用的机理,提出宽动态范围条件下的高灵敏度固态量子自旋磁测量方案。

    (6)三维螺旋磁场谱结构对破裂期间逃逸电子影响研究:研究不同模式的三维螺旋磁场对破裂期间逃逸电子的作用规律,探索三维螺旋磁场与逃逸电子作用物理机制,给出稳定抑制逃逸电子产生的三维螺旋磁场谱结构。

    (7)射频波加热条件下三维螺旋磁场中高能量粒子/杂质粒子输运行为研究:大功率射频波注入能够有效加热带电粒子并产生电磁场扰动。研究不同加热模式下复杂电磁场结构中高能量粒子和杂质粒子的动力学运动行为,揭示其在射频波注入条件下的输运特征,提出有利于提高三维螺旋磁场约束能力的加热方法。

    (8)基于DCT超导线圈技术的大孔径强性能平面矢量场磁体关键技术研究:三维结构在复杂工况下的力学演变规律分析研究;磁场性能参数动态响应量化研究;磁体电源动态充能策略与失超保护机制的优化技术研究。

    二、申报要求

    1.申请人应为申报项目的实际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

    2.每位申请人每年申请课题不超过1项,且同时承担课题不超过1项。已获批过实验室开放课题的人员,若课题未结题,不能申请新课题;若课题已结题,须详细说明已结题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后续研究进展以及与新课题的关系。

    3.申请人提交的课题申请书须符合指南规定的研究方向,且学术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技术路线可行,经费预算合理,课题执行期内预期可达成研究目标。为鼓励合作研究,申请人在申请开放课题时须有1名实验室固定人员作为合作联系人。

    4.申请人须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申请人,一经发现取消当年及以后申请实验室开放课题的资格。

    5.申请人需要按照课题申报书模板要求填写并提交相关材料,包括:

    电子版文档1套,包括:课题申请书word版本、课题申请书扫描PDF版本(含签字盖章扫描页,封面、签批页共两处需加盖单位公章,申请书可以加盖二级单位公章)。电子文档按照“课题名称-开放课题申请书-单位名称-申请人姓名-日期”命名。

    三、申请受理

    1.受理截止时间为202552524:00

    2.接受线上或线下提报,线上仅受理公开级材料。

    四、评审过程

    采用会议或书面通讯评议的方式,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部分委员、管理团队成员、研究团队PI组成评审组进行评审。根据择优资助原则,确定拟批准资助的课题申请,提请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公示生效。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蒙丽(027-8754312815072344016(微信同号))

    电子邮箱:aeet@hust.edu.cn附件:AET开放课题申报书模板(2025年)(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7pC0VobGMvBdIO84rszlQ?pwd=2025,提取码:2025

?